144位高校教师走出校门创业;

1480名大学生正在创业园里为创业梦想而打拼;

12所高校已经出台或修改推动成果转化鼓励师生创业的新政策;

1050名“321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成功引进;

20个紫金科创特区、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7家大学科技园启动、776家科技企业正在园区孵化。

……

龙年正月初九,由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南京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的《深化南京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打造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科技九条”),仿佛那只扇动了一下翅膀的蝴蝶,在南京引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科技创业春潮——

允许和鼓励在宁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事业、企业单位科技人员(包括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离岗创业,3年内保留其原有身份和职称,档案工资正常晋升。

允许和鼓励在宁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事业、企业单位职务发明成果的所得收益,按至少60%、最多95%的比例划归参与研发的科技人员(包括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及其团队拥有。

允许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创办的企业,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可按至少50%、最多70%的比例折算为技术股份。高校、科研院所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科技人员个人奖励,按规定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申请设立企业注册资本在10万元以下的,其资本注册实行“自主首付”办理注册登记,其余出资两年内缴足。

允许在引进的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创办的企业中,将市、区(县)属国有股份3年内分红以及按投入时约定的固定回报方式退出的超出部分,用于奖励科技领军型人才和团队。

允许和鼓励以定制的方式,首购首用在南京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或校地共建大学科技园内设立的科技创业型企业创制的高新技术新产品。建立“首购首用”风险补偿机制,对首购首用单位给予适当的风险资助。

鼓励在宁高校允许全日制在校学生休学创业。凡到南京市大学生创业基地创业的学生,进入基地创业的时间,可视为其参加学习、实训、实践教育的时间,并按相关规定计入学分。

……

2012年2月1日,春节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南京各高校、科研院所、国防科工企业负责人被南京市委、市政府请到紫金山麓的国会大酒店,参加恳谈会。

会场外春寒料峭。“当我仔细看完了这千字‘科技九条’时,感受到的是春风扑面。” 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乔旭说。

和乔旭一样,会场上每个人都意识到,这短短千字,对阻碍科技创业的种种制度瓶颈做出了大胆的破冰和改革——“南京科技创业的春天来了!”

春华秋实。这个秋天,“科技九条”播下的希望种子正在结出累累硕果……

立足南京科教资源优势,破解科技体制改革难题

龙年春节前,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应邀作客央视《对话》栏目。在节目录制中,他意味深长地说:“推动人才工作就是要高调。”

一个月之后,“科技九条”甫一推出,立即在全国乃至海外留学生、华人中引起巨大轰动,这时,很多人才明白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科技九条”就是要实际解决科技体制改革的三大问题:科技创业者身份的后顾之忧,科技人员与科研成果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科技创业企业初创期资金短缺、产品销路和财税负担的难题。相较于原有政策体系,“科技九条”无论哪一点,都是创新和突破。

杨卫泽这样描述这次改革突破:“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限制的,都要敢于创新,勇于尝试;凡是在别的地区行之有效的,都可以拿来借鉴,进行有针对性地消化吸收再创新。”

市长季建业则表示:“有一部分已经超过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力度,因为鼓励创新就是要让创新者多得利、多受益,帮助更多的‘知本家’转化成资本家、转化成股东。”

迈出突破创新的这一步,没法低调。

短短一两个月内,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都作了重点报道,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纷纷来宁调研学习。

“科技九条”,打响了南京推进科技创业的政策品牌,其综合效应正逐步释放、显现。但让它落到实处,需要更多层面更宽领域的政策配套。

4月开始,杨卫泽与市委副书记陈绍泽、副市长罗群分别带领在宁高校的书记、校长赴北京和杭州考察学习,借鉴他人做法,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下转A2版)

随后,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万名青年大学生创业计划的意见》;

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研究制定了《全面执行“南京科技九条”政策的若干纪律保障措施》推动落实;

市检察院研究出台了《关于服务和保障科技创新与人才创业的实施意见》,为“科技九条”的实施保驾护航。

至此,南京推动科技创业创新的“1+8”政策体系、“科技九条”、“创业七策”以及一系列保障实施的文件,完整构成了极具南京特色的科技创业创新政策体系。这些政策互为配套相互支撑,成为市委、市政府推动南京率先大业的强大推手。

()在宁高校与南京科创大业共进退,出台呼应政策为师生创业松绑、减负

“科技九条”出台后,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赴相关高校宣讲对接。在宁主要高校校长在接受本报专访时,都无一例外表达了与南京协同创新,共推科技创业和成果转化的强烈愿望。

南京呼唤斯坦福式的大学,思想和政策的藩篱正一步步被打破。

一直寻求与地方在协同创新上有所突破,提升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南京各高校相继出台落实政策,为教师创业撑腰鼓劲,为创业教师收益分配正名加码,各校科技成果转化数量明显提升。

在东南大学,一部名为《关于进一步推进东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实施意见》的政策以及配套附件即将实施。政策中,创业教师及其团队的收益分配首次被调高了四成。东大将迎来教师创业收益“拿大头”的新时代。

“这个政策与科技九条相呼应,是东大自建校以来力度最大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东大副校长胡敏强说,为更好地实施该政策,东大正在酝酿成立工业技术研究院,以承接学校所有院系、研究院、实验室等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创业教师搭建成果转换中试平台等,从政策、运行机制等层面全面推进学校创业创新。

东大校长易红此前在接受本报专访时曾表示:东大要为南京“1+8”科创政策和“科技九条”落实开路,在南京部属高校中率先打造校园“科创特区”,为师生创业创新松绑、减负,与南京科创大业共进退。

“我们出台的鼓励教师创业创新的19条新政,对学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推动效应十分明显。那些大胆创业的高校教师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一直走在南京高校成果转化工作前列的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乔旭说,今年以来,创业热情高涨的年轻教师们申办学科型公司的人数明显增加,为南工大近期成功获批国家“2011协同创新计划”打下坚实基础。这一计划的申报全省只有2所高校最终获批。

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廖文和说,在呼应落实“科技九条”方面,该校已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并已形成专门的政策体系,具体包括:鼓励教师在校外创新基地创业、鼓励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学生进学校刚成立的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创业等。

在这些政策的激励下,南理工教师刘和义今年5月与学校和企业签署合作协议,用其多年研发的、获得国家专利的氧化锆超高温隔热材料进行创业,学校技术入股30%,其中,刘和义个人拥有18%的股份,产品投产后,估计可实现收益1.5亿元。

“年底前我们还将陆续出台一批政策,把‘科技九条’逐条落实到位。”金陵科技学院院长聂影表示。 “科技九条”出台后,金陵科技学院在南京高校中首家出台“科技九条”实施细则,一系列政策真正为教授们松了绑,并直接促成有行政职务的院系领导科研人员实现创业“零”的突破。

南京大学副校长潘毅表示,自“科技九条”出台后,南大一直在调研酝酿相关落实政策,并加大对“科技九条”政策的宣传力度,为教师创业创新营造更好氛围。

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黄明与学校正式签订协议,保留身份进行创业,成为“科技九条”出台后南农大教师中“光明正大”下海的第一人。目前,黄明在南京紫金白马特别社区拿下33.8亩土地,进行肉制品加工、食品添加剂等技术的研发和生产,公司计划3年内销售达1亿。

南农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该校落实“科技九条”相关政策已经出炉,政策在创业教师职称评定、收益分配比例等方面,会有大力度突破。自“科技九条”出台以来,学校教师创业热情大大提升,上半年教师成果转化经费到账超过3000万元,预计到年底将超过5000万元,而往年这一数据一直在2000万元左右徘徊。

……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有12所在宁高校结合“科技九条”制定出台或修改完善了学校相关的政策内容,144位高校教师走出校门创业。

“我们相信,谁抓住‘科技九条’对高校建设带来的机遇,谁就有可能在新一轮发展中崛起。” 聂影说。

()制度设计展超强“吸引力”,一大批市外海外人才慕名来宁创业

“对研发很有信心,卖给谁一点没底。”年初本报的一次“走转改”采访中,一位海归说。

事实上,产品卖给谁是大部分科技创业者的最大焦虑。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考验着“科技九条”的政策吸引力。

在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研发销售高清监测探头的南京杰迈视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穆科明回忆创业初期的经历时说,因为公司没有名气,他找了很多地方推销产品,但对方却似乎不大感兴趣。拿不到订单,企业一度难以维系。

就在穆科明为销售渠道难打开苦恼的时候,他等来了公司的第一笔订单,而且对方是个“大客户”——白下区人民政府。

“科技九条”第5条规定:“允许和鼓励以定制的方式,首购首用在南京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或校地共建大学科技园内设立的科技创业型企业创制的高新技术新产品。建立‘首购首用’风险补偿机制,对首购首用单位给予适当的风险资助。”为此,白下区政府决定,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所有的监控设备都用杰迈视讯的产品,区政府所建的楼宇内部,也全都用这家公司的产品。

这笔政府订单让穆科明安然度过了创业初期的艰难时光。而政府设备供应商的经历,让公司产品声誉陡增。有了这笔销售记录,公司再洽谈别的生意时,客户都刮目相看。

不仅如此,白下区政府还利用一切机会帮杰迈视讯推销产品。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祁兴文说,园区道路、楼宇内用的都是杰迈视讯的产品,整个园区就是一个“产品展示区”,只要有客户有意向使用监控设备,她都会把客户带到园区,现场演示杰迈视讯的产品。通过这样的推销,政府也帮穆科明的公司争取了一些商业订单。如今,穆科明的公司订单不断,公司运营走上正轨。

接到了政府订单的科创企业远不止杰迈视讯一家。今年7月,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会同市科委组织了一场南京科技创业家企业产品首购订购对接会,7家科技创业家企业与政府部门和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部分科创企业负责人说,政府订单对于创业之初的科创企业的助推作用非常明显,有了政府订单,企业在做产品营销时底气更足。

不仅是首购首用,“科技九条”中税收反哺研发政策、政府基金参与和退出机制等,含金量极高,有效吸引了一大批市外、海外优秀人才来宁创业。

在浦口区与南京工业大学共建的绿色建筑产业园,尽管园区刚刚进入建设阶段,已有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

在紫金(高淳)科创特区,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李文朝今年刚刚成立了南京银鲢水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李文朝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科研机构存在产学研脱节、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的问题,南京的“科技九条”破解了这一难题。他也因此成了受益人之一。

在 “软件谷”,南京“321计划”首批科技创业家王春华公司1万平方米研发大楼已经主体封顶……

据统计,目前,全市两批共引进“321计划”中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50名;全市累计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数达87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首批48名科技创业家,先后吸引了近60名高层次人才加盟科技创业家团队,共有27人入选市级以上科技人才计划,1人入选省科技创新团队,初步产生了以才聚才效应。

“科技九条”政策重要的实践载体之一——南京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今年共引进“321”人才504名,其中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427名,科技创业家19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58名。

()创新创业载体建设风生水起

得益于“科技九条”政策的激励,更多的科技成果在南京转化,更多的创业人才在南京落户。创业创新载体建设在南京风生水起。

当记者再次见到南京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园负责人郭锐时,他的办公地点已经从丹凤街搬到了南京工业大学虹桥校园。“政策给力、新家给力、孵化更给力。”郭锐高兴地向记者介绍,今年“科技九条”和“创业七策”连续两个重磅炸弹的推出,让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真正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今年5月,通过校地共建的新方式,南京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园从原来“蜗居”丹凤街天创大厦一角搬到了南京工业大学虹桥校园,孵化面积从900平方米扩大到2100平方米,入驻企业可享受包括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在内的“一站式”服务、场地租金补贴、创业贷款和补贴、创业培训辅导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孵化服务。

空间大了、政策好了、服务强了,对创业大学生的吸引力自然增强,目前入驻企业从18家增加至56家。现在园区二期工程正在规划中。根据规划,创业园将分三期改造2万平方米载体,打造集大学生初始创业孵化区、成熟企业加速成长区、创业服务中心区兼有创业实训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园区。到“十二五”末,力争实现创业园(虹桥基地)内在孵大学生创业企业100家、成熟成长企业100家,成功孵化出园企业100家,提供实习实训岗位1万个、就业岗位5000个。

东南大学博士苏耀耀是创业园搬家后入驻的首批创业大学生。他创办的南京墨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入驻南京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园(虹桥基地)。苏耀耀今年毕业于公共卫生专业,其核心创业团队有4个人,主要为医院、高校提供生物医药技术等方面服务。“博一的时候,我和朋友开过一家小公司,当初创业面临很多实际问题,首先就是租房子,对我们来说可是笔不小的费用。”他说,搬进创业园后,不仅第一年房租免费,还可享受税收、用工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如今,创业环境越来越好,我对创业前景更加充满信心,今年内还打算申报‘321计划’人才”。

市人社局统计显示,截至8月底,全市共扶持1480名大学生创业,已接近去年全年创业人数。

在原有载体平台不断扩容的同时,一批新型的科技创业创新载体正加速建设。

全市规划建设的20个共50平方公里的紫金科技创业特区已经全面启动,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20.7亿元,开工建设和改造载体面积512.6万平方米,建成256.7万平方米。配套设立特区建设与发展专项资金11亿元,种子(天使)投资专项资金1.8亿元,公共平台建设专项资金1.3亿元,紫金科创投资基金5亿元。到2015年,为科技创业人员提供的研发、中试平台将达到600万平方米。

在位于蓝旗街的全市首个“科技九条”示范基地——南京科技创业大厦,根据科技初创企业特点,大厦分隔建成100平方米左右的“创业工场”。大厦内部规划建设了多功能会议室、创业俱乐部、产品展示厅、咖啡吧、健身房等公共配套设施,创造了良好的科技创业“小”环境。大厦还引入紫金(白下)科技创业特别社区服务体系,为大厦配备了创业助理,按照“全程覆盖,按需服务”理念,建立了科技服务、公共服务和金融服务平台,为入驻人才企业提供全方位创业服务,让教授实现拎包创业。

东大以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核心,与玄武、建邺、栖霞、江宁、浦口5区携手共建5个大学科技园。南京大学江宁科技园破土动工,电子通讯、软件研发、服务外包、物联网技术和新材料将成为园区今后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南京理工大学与玄武区签订了科技合作及“南京紫金常春藤大学生科技创业园”共建协议,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落户白下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正与溧水县联建大学生创业园。

“斯坦福大学附近有硅谷,哈佛大学附近有128号公路……推动科技创业创新,让高校师生的创新成果及时转化、就地转化,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当地要在大学周边建设科学城,为高校师生创业提供风投、孵化器、产业基地等平台。”南大党委书记洪银兴说。仙林地区的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12所高校联合成立仙林科学城发展联盟,揭开了仙林从大学城向科学城转型的序幕……

据统计,全市共排出6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和35个大学科技园建设计划。今年上半年已正式启动建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共7家,建筑面积达3.1万平方米,总投资额5.1亿元。

创新不息、创业不止。

“科技九条”播下的创业种子,已然已经融入这座城市的精神,在南京的血脉中奔流。

本报记者 李冀 毛庆 韦铭 肖姗 吕宁丰 江瑜 许琴 马金

(摘自南京日报)